“高质量发展当先锋”系列报道三:擎电护航守安澜——变电所先锋群像纪实
发布日期:2025-10-31 15:07 来源:变电所 浏览次数:

在江都水利枢纽奔腾的水脉与轰鸣的机组间,有这样一支“电力铁军”——变电所全体职工。他们以电为刃,破解运维难题;以心为炬,点亮民生之光;以志为磐,锚定创新航向。近年来,变电所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都水利枢纽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主责主业,在工程运行管理、防汛抗旱、科技创新等工作中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甘于奉献,用 “忠诚、干净、担当” 的脊梁,扛起水利枢纽 “动力心脏” 的守护重任,在江淮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水利人的奋斗赞歌。

一、恪尽职守勇担当,巾帼匠心绽芳华

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中共党员、变电所副所长滕军十几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水利一线,将青春与智慧倾注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事业。

(一)信念坚定,履职尽责显本色

作为枢纽供电核心环节的守护者,滕军长期坚守工程管理现场,兢兢业业,默默耕耘,连续多年获评年度考核优秀,2022年被管理处授予“记功人员”。变电所承担着为四座大型电力抽水站及处区生产、办公、生活区转供电的重任,设备常年运行,安全运行压力巨大。在所长的带领下,她团结全所职工,扎实做好运行值班、设备巡查、定期维保等基础工作,熟练掌握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施工技术规范,凭借详实的工作笔记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中坚。

(二)攻坚克难,关键时刻冲在前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滕军从来都是 “第一个扛起担子的人”。在2021年、2022年主变压器大修窗口期仅有7天的严峻挑战下,她带领技术团队日夜奋战,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与关键环节,提前8小时恢复供电,保障了“动力心脏”的安全高效运行。2022年3月,面对35kV线路改10kV供电的紧迫任务与汛前检查关键期重叠的困难,她科学组织,昼夜兼程,仅用12天便高质量完成设备改造安装调试,提前2天安全送电。2024年,她作为负责人,成功组织实施了技术更为复杂的110kV GIS设备解体大修,为设备长期可靠运行奠定坚实基础。2025 年防汛抗旱关键期,恰逢女儿中考。一边是亟待守护的枢纽供电,一边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节点,她强忍牵挂选择坚守。在后续的智能巡检系统及主变压器/GIS设备在线监测设施改造等项目中,她驻扎现场,精益求精,致力于将新设备新系统打造成值得信赖的“智能医生”。

(三)锐意创新,提质增效促发展

自2022年起,作为技术负责人,滕军牵头变电所智能化改造新路径。她带领团队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紧密结合安全运行需求,加强电气设备全方位监测建设,推动数据汇聚整合与共享,相继完成400V风机动力柜智能化改造、主变压器可视化监测终端、数据中心机房动力环境监测终端等多项自养自修科技创新项目,使“传统施工靠经验,现代工程要靠数据”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扎根一线砺初心,青春奋斗护安澜

2019 年入职时,宋伟杰还是个对水利电气设备一知半解的 “新人”;如今,他已是上海新虬江泵闸独当一面的现场负责人。这位 90 后水利青年,用六年时间交出了一份 “扎根一线、快速成长” 的青春答卷。

(一)勤学苦练,基层沃土强根基

初到变电所,面对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宋伟杰没有畏难,而是以 “从头学起” 的态度追赶。他白天跟班实践,夜间钻研图纸规程,迅速完成从“跟班学徒”到业务骨干的转变。2020年选派至南水北调邳州站期间,他坚持“白天实操、晚上总结”,在大型泵站的实战平台上锤炼了扎实的技能,培养了严谨的作风,为日后独当一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勇挑重担,新岗新责显作为

2021年转战上海新虬江泵闸后,面对全新的环境与水闸运行管理领域,宋伟杰同志迎难而上。他严格执行调度指令,保障日常排水任务,同时针对知识短板,制定系统学习计划,向老师傅请教、在实践中摸索、利用网络资源充电,迅速实现了从电气专业背景向精通水闸运行管理的“内行人”转变。凭借出色的学习和实干能力,他于2022年被委以现场负责人的重任,从容应对各项工作挑战。

(三)甘于奉献,舍小为大显境界

“选择水利,就是选择了奉献。” 宋伟杰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2024年端午节,他主动留守岗位,却在外出公务时意外撞伤头部,医生建议居家休养,但他想到汛期人手紧张,伤口还没拆线就戴着防护帽回到岗位,同事们劝他休息,他却说:“在岗心里才踏实。”同年国庆,他婚后次日即辞别新婚妻子,返回上海投身于泵闸标准化达标创建的攻坚战中,并最终带领团队顺利通过考核。从 “带伤返岗” 到 “新婚赴任”,他用一次次 “舍小家为大家” 的选择,诠释了新时代水利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出最美光彩。

三、风雨无阻保光明,匠心服务暖人心

在变电所,有一支不显眼却不可或缺的队伍 —— 以秦刘青为代表的路灯维修团队。秦刘青、姜涛、宋子麟、顾元四位成员,除了完成处区室外公共区域、办公楼、生活区照明配电设施维修工作,还“随叫随到”做好接待中心、技能鉴定站、南水北调集控中心、西闸桥等处的照明及配电设施维修保障任务。

(一)全天候响应,守护处处光明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灯不亮了,我们就得到。” 这是团队的承诺,更是他们的行动。处区路灯维护面广量大,且多为室外作业,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无论工作时间还是节假日,只要接到报修任务,团队成员总是第一时间响应,随时待命出征。他们穿梭于各处照明点,及时排除故障,确保照明安全,为处区环境美化、职工家属夜间出行便利提供坚实保障。有时查找一处线路隐蔽接地故障需要多处挖土、换线、倒杆、试验,既要有不厌其烦的的工作耐心也要有熟练掌握电气原理,他们都能克服困难顺利完成。

(二)技能多面手,保障自养自修

“不只会修路灯,更能扛得起运维‘重担’。” 团队成员不仅是 “光明守护者”,更是变电所自养自修的 “生力军”。大到所内变压器及电气开关设备大修及改造、四站主变应急抢修,小到配电柜接线、电工教学设施安装、门窗漏水处理等,只要有需要,他们总能顶上。这种“一专多能”的特点,不仅节约了运维成本,更锻炼了队伍的综合实战能力,为变电所的安全稳定运行贡献了重要力量。

(三)服务意识强,赢得多方好评

“维修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让群众满意。” 团队始终把 “为民服务” 放在心上。得知职工活动室照明灯具亮度不够,及时更换;退休职工子女不在身边,家中更换空调需要换线,登门服务;楼道灯使用年限久,老人视力不好影响安全,加班更换;职工宿舍楼线路临时增容,克服穿墙打洞困难立即解决;处职工食堂厨房用电设备因保护接地系统缺陷影响操作安全,他们亲自挖沟、打桩、焊接、接线、试验,快速完善……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点点滴滴的实事。他们用高度的服务意识、扎实的技术能力和无私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他们是保障处区正常运转的“螺丝钉”,也是传递组织温暖的“光明使者”。

从滕军的 “巾帼担当” 到宋伟杰的 “青春奉献”,再到路灯维修团队的 “平凡坚守” 他们的先进事迹,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站在新的起点,全所干部职工也将以先锋为炬、以榜样为镜,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聚焦高质量发展使命,砥砺奋进,锐意创新,为江都水利枢纽事业发展再立新功,奋力书写治水兴邦的新时代答卷。



(文/变电所 编/董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