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质量发展当先锋”系列报道二十三:守好江淮命脉 勇当先锋表率 | ||||
|
||||
|
本站讯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碧波荡漾,京杭运河苏北段帆影点点,入江水道生态廊道草木葱茏,作为江都水利枢纽河湖管护的核心力量,处河湖管理科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总书记视察江都水利枢纽重要讲话指示为精神动力,锚定“高质量发展当先锋”目标,深耕苏北京杭运河、淮河入江水道、高邮湖、邵伯湖“两河两湖”管护主阵地,用精准治理、硬核举措守护790平方公里湖泊水域、326公里河湖岸线的健康生命,让河湖生态与水利工程同频共振,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水利动能。 机制落地强根基 织密共治责任网 河湖管理既要守好法定职责边界,更要激活协同治理效能。河湖管理科立足省级河长联系人职责,构建“三级河湖长+网格化管护+跨区域协同”的立体化责任体系,联合淮安、扬州2市5县(区)涉湖管理单位实现巡查管控全覆盖,真正做到“每一米岸线有人管、每一个问题有人盯”。 针对跨区域治理难题,通过“联合执法+闭环督办”,联合淮安、扬州两市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围垦河湖、侵占岸线等违法行为。严格涉湖项目监管,配合省水利厅开展苏中、苏北8市骨干河湖涉河项目排查复核项目;通过对邵伯湖同兴圩堆土区开发利用的长期现场跟踪督导,确保淮河入江水道整治邵伯湖西邗江方巷小运河防洪完善工程顺利验收,河湖保护基地土地权属稳步推进;高质量完成水利部“清四乱”遥感图斑专项核查、省水利厅动态遥感专项核查,持续做好省管河湖年度遥感检测,高邮湖、邵伯湖在省管13个湖泊巡查月报中保持违法点最少纪录,延续“零违章”优良传统。 科技赋能提质效 担当实干践初心 打开河湖监管平台,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无人机巡河影像、高位监控实时画面、水质监测指标等数字化管护场景一目了然。近年来,科室聚焦智慧河湖建设,许多棘手的疑难问题与技术攻关重任常落在以林思群为代表的青年技术骨干肩上,他们攻坚克难,通过完善江都水利枢纽河湖管理信息平台、研发河湖空间管控AI智能预警系统,让管护从“人防为主”转向“技防+人防”深度融合。 目前,科室已配备无人机5架、机库2两座、移动巡查终端10台,6名职工考取无人机操作资格证,每月开展全覆盖航测巡查,河湖“四乱”、行洪风险等隐患监督检查效率显著提升;在秦栏河入高邮湖湖口等关键区域构建水质在线监测网,实现pH值、溶解氧等8项指标实时监测,为水质评价和改善提供数据支撑;深化课题研究,完成《河湖流域协同管理关键技术研究》《里运河水生态监测研究》等省水利科技项目,开展《高邮湖菹草暴发生态环境效应与防控技术研究》,构建高邮湖水动力-水质-水生态模型。 河湖焕新促转型 碧水赋能新发展 沿着邵伯湖西岸北湖湿地生态廊道漫步,水清岸绿、草木繁盛。这是河湖管理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全力推动退养还湖、退圩还湖、生态涵养等重点工程,让河湖生态红利精准滴灌民生。同步开展水域面积核查、水域保护状况调查评价,阐明2个湖泊、4条河道水域状况保护现状,科学分析河湖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2024年高邮湖总磷均值同比改善6.3%,化学需氧量均值同比改善12.5%,水清岸绿的生态底色愈发鲜明。 科室聚焦“安澜、供水、宜居”三大需求,筑牢民生安全防线。优化南水北调东线输水与里下河地区水资源调度方案,既保障沿线50万亩农田“生命线”,又确保沿线城乡供水安全;汛期增加淮河入江水道行洪安全检查频次,重点排查堤防、穿堤建筑物等关键部位,用精准调度与严格巡查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共护一湖清水”增殖放流、“运河治水文脉”等专题宣传活动营造了全社会爱水护水氛围,被《中国水利报》报道。运河风光带、南水北调源头景区、高邮湖湿地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沿线民宿、生态渔业、休闲农业蓬勃发展,“生态颜值”转化为了“经济产值”,实现生态保护与富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锚定新标再出发 续写先锋新答卷 潮涌江淮千帆竞,治水兴邦勇担当。从“两河两湖”的生态蝶变到智慧管护的创新突破,从民生保障的坚实举措到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河湖管理科将始终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目标,用实干担当守好江淮水利命脉,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坚实水利保障,勇当新时代河湖管理的先锋表率。 (文/河湖管理科 编/董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