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之利守安澜——江苏全面加快现代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建设 | ||||
|
||||
水利兴则天下定。2024年,江苏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全面加快现代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建设,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吴淞江整治、苏北灌溉总渠堤防加固等一批工程加快实施,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630亿元,水利建设充分发挥了稳投资、稳增长作用,成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强引擎”。 快马加鞭 提升防洪能力 冬季,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黄金期。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施工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施工人员抢抓时机、锚定节点,奋力冲刺年度目标任务。前不久,从工地现场传来了好消息,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顺利截流,意味着工程建设进入主体施工高峰期。 作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是淮河流域防洪体系的标志性、战略性工程,对保障流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支撑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是淮河入海水道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重要控制建筑物。淮安枢纽建设处副主任王洪玉介绍,根据工程总体规划,扩建后的淮安枢纽将承担防洪、排涝和通航等任务。“工程建成后,全线来水将走得更多、更快、更畅,有效减少淮河干流及入湖支流沿岸洼地‘关门淹’时间,减轻淮河中游防洪排涝压力。”王洪玉说。 与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南北遥相呼应,位于苏州的吴淞江(江苏段)整治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界浦港大孔闸作为工程重要控制建筑物,自2023年8月开工以来,施工团队加足马力,目前水下部分已经基本完成,即将进行闸门安装,预计2025年6月完工。 苏州市水利工程建设处副处长王卫介绍,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水网互联互通骨干工程,吴淞江整治工程的实施将助推太湖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大幅度提高太湖洪水外排能力,改善区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条件,提升苏州至上海内河航运能力,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科技创新 让治水变“智”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江苏将智慧水利作为治水的“利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建成智慧水利体系,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力驱动。 秩序井然的车间,整齐摆放的钢筋,智能作业的加工设备……在淮安枢纽的钢筋智慧加工中心,记者看到,这里不再是机器轰鸣、人员繁忙的景象,而是依靠数智技术提升施工效率与安全性。施工现场,钢筋滚焊机自动化生产线、数控钢筋弯曲中心等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行。钢筋加工生产线原料自动上料,自动定尺剪裁和加工,实现钢筋半成品高效自动化连续生产。现场还有许多融入了智能化技术创新的细节。例如智能安全帽系统,不仅实现对佩戴人员的精准定位,还具有实时录像、安全监测、实时对话、脱帽报警、应急报警等功能。 “水利工程数字化转型,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损耗。”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淮安枢纽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蒋一波自豪地说。 同样的技术在界浦港大孔闸项目现场也得到了应用。指挥室的电子屏上,建设工地塔吊的实时力矩、高度、回转幅度、倾斜角度等情况一目了然,还能够以可视化手段安全预警。项目经理尚琦智介绍:“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工程实现水利信息共享和智能管理,有效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强化监管 筑牢安全底线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围绕加快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江苏提出以促进项目法人能力提升机制、加强设计文件指导服务机制、强化施工图审查监管机制、完善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推广全节点把关督导机制、大力推行“三联单”工作机制为内核的深化水利建设管理改革“六项机制”,通过强化监督检查、细化制定各类管理制度,努力打造放心工程、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吴淞江(江苏段)整治工程积极落实“六项机制”。以界浦港大孔闸项目为例,该项目不仅严格落实设计咨询及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等制度,还会及时组织专家论证现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完成论证后严格按方案实施,确保以最优化的方案保障最优异的工程品质。 “以往建筑施工过程中,高空坠落伤害事故发生的比例占安全事故总数的一半以上。”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和平南站等工程项目经理朱海荣说。 宋潮站项目部编制一系列应急处置专项方案,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活动。“现场所有支架均采用盘扣式支架,代替了传统的钢管脚手架,大幅度提高了安全防护性能,为工人提供更加安全的施工环境。” 施工现场处处可见保障安全的智能化技术:电子围栏将员工通道与车辆通道分开设置,通过智能车载系统和人员定位功能实现人车分流;智能安全帽系统可对佩戴人员进行精准定位、安全检测、应急报警。 水利建设,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国家重大战略。江苏积极构建“九路入海、八河通江、三纵调度、五湖调蓄”的现代水网,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推动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眼未来,江苏将在不断提升流域防洪能力的同时,协同推进水网和航道网建设,组网联通、融合发展,整体提升江苏水网防洪排涝、水源调配、航运保障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通讯员 邹安琪 史晔 记者 程瀛 来源:2024年12月26日,中国水利报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