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河长制 > 两河三湖

宝应湖

宝应湖位于盐(城)金(湖)公路西不远处,属浅水、封闭型湖泊。据明代隆庆县志》载:“清水湖在县南,东西长十二里 , 南北阔十八里,西南连氾光湖;汜光湖在县西南十五里,东西长三十里,南北阔十里,南会津湖,西通洒火湖;洒火湖在县西南四十里,西通衡阳河,东北入氾光湖;津湖在县南六十 里,东通大运河,西北会氾光湖。清水、氾光、洒火、津湖汇合为一,人称宝应湖。”随着地理的变化和区划的调整,如今的宝应湖南连高邮,西接金湖县,北会白马湖,总面积约 140平方公里,分属宝应、金湖两县管辖


形态描述
运西湖群中面积最小的一个湖泊。原是淮河入江行洪必经之地,面积192.1km2,

 三河来水流经该湖后于尾闾段大油子注入高邮湖。
1969年新建淮河入江水道和大汕子隔堤后,三河来水经淮河入江水道直接泄入高邮湖,从此成为不受洪泽湖泄洪影响的湖泊。
由于原入湖水源被隔断,湖水位遂之降低,广大湖滩显露并被大量围垦,致使湖泊面积急骤缩小,状如圩内河道。
水位6.00m,长23.8km,最大宽4.4km,平均宽1.8km,面积42.8km2;最大水深2.20m,平均水深1.13m,蓄水量0.48×108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