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圆梦记——写在三峡工程开工建设30周年之际 | ||||
|
||||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三峡工程,三十而立。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从长江西陵峡三斗坪江心小岛上崛起,铭刻着民族复兴的梦想,以国之重器的伟力护佑长江安澜,助力经济发展,让一个又一个梦想成为现实。 ——题记 □本报记者 张凯 杨东 1994年12月14日,世界把目光聚焦云水激荡的西陵峡谷间——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中国人的三峡圆梦之旅从此启航。 峥嵘岁月,重器铸就。三峡工程投入运行以来,发挥着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成为屹立在青山绿水间的不朽丰碑。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三峡工程时说:“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冬日暖阳,江水澄澈。站在三峡大坝坝顶极目远眺,回望来路、展望未来,三峡梦圆,在于安澜,在于科技,在于民生,在于发展……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万里长江日夜奔流,三峡工程屹立向远。 国之重器守护安澜 长江西陵峡段,全长2309.5米的三峡大坝横踞于大江之上。 登上大坝左岸不远处的坛子岭观景平台,可俯瞰三峡大坝和五级船闸全貌。人们在感受巍巍大坝的雄伟壮阔时,可能很少意识到,这里正是长江圆梦安澜的起点。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在哺育亿万中华儿女的同时,频发的洪水也威胁着两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历史资料记载,自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初的2000余年间,长江共发生较大洪水214次,平均每10年一次。 守护大江安澜,成为长江流域保民生、促发展的头等大事。 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提出了在三峡“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的设想。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56年,毛泽东同志畅游长江后,以诗人的浪漫情怀描绘了修建三峡大坝的宏愿。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长达数十年科学研究、深入论证、精心设计、严格审查和民主决策的过程,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解决长江水患的殷切期盼,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1994年,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跨世纪的雄伟工程拉开建设的序幕。1997年,大江截流;2009年,如期完成初步设计建设任务;2020年,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至此,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画上圆满句号。 保障大江安澜有了“王牌”。 三峡工程紧邻长江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荆江河段,通过削峰滞洪,可将荆江河段防洪能力提高至100年一遇以上。 长江流域防洪体系中,水库群是调节洪峰的关键手段。拥有221.5亿立方米巨大防洪库容的三峡水库,是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的核心和骨干,通过拦洪、削峰、错峰等方式在长江流域防洪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3年三峡水库下闸蓄水以来,以三峡工程为骨干的长江流域水库群多次成功迎战洪峰。 2019年汛期,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原总工程师郑守仁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自豪地说:“三峡工程蓄水运行以来,汛期长江干流堤防没有发生一处重大险情,安定了长江中下游沿江人民的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2024年汛期,长江干流3次编号洪水接连而至。“在洞庭湖团洲垸出现险情时,水利部及时调度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由1.8万立方米每秒减少至1.4万立方米每秒,有效避免了洞庭湖城陵矶出现超保证水位,抑制了决口可能持续扩大的风险,为应急处险创造条件。”水利部信息中心水文情报预报员孔祥意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三峡水库累计拦洪近70次,成功应对3次入库最大洪峰超7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拦洪总量超2200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大江安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科技赋能蓄力创新 20多项国家科技奖励,112项世界之最,934项发明专利,135项工程质量标准……2020年1月10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长江三峡枢纽工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殊荣。 国之重器建设不易,其中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更是难上加难。可以说,三峡工程是集中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性建成的。 多年来,我国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制度优势,学术界、工程技术界专家学者聚力攻坚,实现了水利枢纽总体布置和枢纽工程、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工程运行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管理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让核心技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促使中国水电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时代大潮滚滚向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数字化技术浪潮中,水利部党组把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作为水利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数字孪生三峡应运而生,通过对物理世界及其行为的数字化映射和模拟,为防洪、水资源管理等水利工作提供智慧“大脑”。目前,数字孪生三峡建设已取得丰硕的阶段性成果,可以看见“过去”、“现在”,也可以预测“未来”,还可以模拟各种可能发生或者不会发生的场景。 打开数字孪生三峡系统,轻点鼠标,三峡水库各项关键数值和实时画面跃然屏幕,水流、水位、水质、泥沙,都有了数字触角,空中雨水、地面水域、水下地形,都有了精确坐标。 在2024年长江第2号洪水演进过程中,长江委水文局采用“数字孪生三峡库区淹没分析”功能,动态预演不同调度场景下的洪水演进过程及其影响范围,助力水工程科学调度决策,成功化解复杂难题。 “下一步,将根据数字孪生三峡先行先试建设方案,重点完善三峡大坝自动化系统建设,初步建成数字孪生三峡L3级数据底板,力争在防洪精准调度、三峡枢纽工程安全管理、三峡水库运行安全管理等重点业务应用层面实现突破。”水利部三峡工程管理司司长阮利民说。 数字孪生三峡,是“工程+流域”的融合孪生体,可追溯历史,镜像现实,推演未来,为三峡工程高质量发展筑起新起点。 民之三峡托起民生 在三峡工程如期完成建设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三峡后续工作的重大决策。 多年来,三峡后续工作紧扣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民生所需,一件件民生实事先后落地,一批批帮扶资金陆续下达,不断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为百姓的幸福“加码”。 冬日里,重庆市开州区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晨霞满天、层林尽染。 这里曾是令人掩鼻的“水凼凼”。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开州区在三峡水库澎溪河回水末端建成一座水位调节坝,形成人工湖,就是汉丰湖。如今,漫步在汉丰湖边的亲水步道,闻花香、赏飞鸟、览湖景,已成为众多市民的习惯。 在地处大巴山余脉与巫山余脉交汇处的湖北省兴山县,县域内地质构造复杂,过去每逢雨季降水偏多时,各类地质灾害隐患总让百姓睡不踏实。“工程完工后,住在这里很安心。”家住兴山县峡口镇峡口居委会四组的杜海英欣慰地说,正对面的峡口镇彭家槽地质安全应急防治工程让周围乡亲们不再提心吊胆。 在今年投入使用的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老街段分洪工程现场,听街坊们讲述,7月的强降雨中,新建的控制堰、侧堰调节起了大作用,超限洪水被迅速引流到分洪隧洞排泄,洪峰顺利过境,实现人员零转移。“以后下雨我们可以踏实睡觉了。”老街居民向全兴笑着说。 从“有水吃”到“吃好水”,重庆市云阳县黄石社区自来水的变化缘自黄石水厂的改造扩容。2021年,云阳县对黄石水厂和管网进行提能升级,水厂的日供水量由5000吨提升到1.5万吨,覆盖人口数量提升至5万余人。 “在三峡后续工作资金的支持下,云阳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迎来了春天。”云阳县水利局局长周道吉说,近年来,云阳县累计使用三峡后续专项资金13.39亿元,建设了5座小Ⅰ型水库,推动全县城乡供水水质提升。 2024年7月,湖北省秭归县人民医院金缸城院区正式投入使用,有效满足了秭归县域及周边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进一步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 行走在三峡库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一个个保障项目兜牢民生网底,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守护了这里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 布局谋势圆梦发展 曾经,位于武陵山区和大巴山区的三峡库区交通闭塞、产业基础薄弱、公共服务匮乏,是我国连片贫困区之一。 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三峡后续工作规划》,重点解决移民安稳致富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问题。 “棋眼”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十多年来,一座座移民新城拔地而起,一个个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一批批现代化企业落户库区……三峡库区摇身一变,成为长江流域一条颇具潜力的经济带。 在重庆市涪陵区北部“中国榨菜第一村”二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为1000亩耕地提供了全季灌溉保障。一系列岸坡整治、淤泥清理和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助力二渡村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此外,三峡后续工作通过收储、流转闲置农房,构建“农户+村集体+企业”发展模式,让农村“沉睡的资产”重现生机,留住了乡愁,吸引了一批人才和优质企业来到二渡村。 “回来创业,方便照顾老人,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更心安。”从重庆市回到二渡村经营第一村食堂的谭礼会嗓门很大,干起活来风风火火。如今,这里已经成了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点。 在重庆开州区三峡库区柑橘提质增效示范基地里,鲜艳饱满的果子沉甸甸地挂满了枝头,山坡上梯次种植的果树与汉丰湖一库碧水相映成画。 2012年开始,随着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的强劲注入,开州区从完善基础设施,到新建改建柑橘果园、产业路,再到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及电商运行等方面培训2.3万人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带动大家一起富裕,果园才能长盛不凋。”果园老板文太胜成为致富带头人后,带动果园周边村民一起走上富裕之路。“甜蜜果”托起库区人民“甜蜜”的日子,更开阔了库区人民的心态和眼界。 作为三峡后续工作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秭归长江大桥2019年建成通车,结束了湖北省秭归县长江两岸靠汽渡过江的历史,成为跨越长江的“富民桥”,不仅改善了库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方式,“中华屈氏第一村”万古寺村因此告别孤岛模式,成为脐橙销售亿元村。 目前,秭归县依托三峡后续工作资金项目,有力促进秭归脐橙全产业链全区域融合发展,涌现出12个产值“亿元村”,带动近26万人增收致富。 星光点点,汇聚成炬。沿着库区溯江而上,听到最多的是库区人民对三峡后续工作扶持牵引的感谢,看到最多的是库区攻坚克难今昔对比的巨大变化。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多年来,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助推产业蓬勃发展,特色产业成就特色经济,农旅深度融合,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前进方向,实现库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库区百姓的“钱袋子”鼓了,幸福感也更持久了。如今的三峡库区,真正实现“迁得出、安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目标,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波澜壮阔的进程中。 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穿越三峡时,留下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正是我们看到三峡梦圆时的畅快写照;两千多年前,“三峡诗人”屈原吟诵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又何尝不是我们未来推进三峡工程高水平安全运行和库区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底色。 百年风雨,行者勇毅踏征程;三十梦圆,大国工程再出发。水利人将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使命担当,科学运行管理好三峡水利枢纽,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奏响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澎湃乐章。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12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