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质量发展当先锋”系列报道十六:于无声处见温暖 在平凡中守初心 | ||||
|
||||
|
本站讯 在大多数职工的印象里,人事工作或许是与一项项制度政策、一份份人事档案、一场场教育培训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在这些条分缕析的规章背后、在看似程式化的流程之中,蕴藏着的却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段段与“人”相关的细腻侧影。 往“细”落实,“小举措”实现“大转变” 当拿到多年前的年度考核表时,申报高级技师的老师傅忍不住点赞:“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多亏你们把档案理得这么清!”这声认可的背后,是人事科面对“查档难、存档乱”问题的重视与解决。人事档案工作,看似平凡琐碎,实则是单位人才管理的基础工程,更是干部职工职业生涯的“无声史记”。这份工作,考验的是极端负责的态度和甘于寂寞的坚守。面对年代不一、规格各异的档案材料,人事档案管理员俞静始终坚持“一份一核、逐页校对”的原则,确保每一份档案都完整、准确、规范。从材料的分类整理、编码装订、立册归档,到信息的数字化录入与安全保管;从日常的查阅服务,到为职称评审、职务变动、退休手续办理等提供及时可靠的凭证支撑……她深知,这一页页纸张,关联着每位职工的职业轨迹,也承载着单位的信任与责任。人事科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完善检索工具,力求在“故纸堆”里做出“精细活”,让档案管理不仅止于“保管”,更能高效“活用”,为管理处人事工作的科学决策与规范运行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在职工教育管理员商梦月的电脑里,有一个被命名为“职工教育SOP”的表格。专项负责职工教育工作以来,她坚持定期“复盘”找不足,重点流程、注意事项、历史变动清晰可见。从计划申报、组织实施、跟踪督促到总结统计,职工教育的每个环节之间,就像是一个相互咬合的齿轮,必须周密部署、精细执行,而且还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创新。 制定年度培训方案是职工教育工作的固定动作,每年年初,面对报上来的各类培训计划,商梦月不厌其烦地反复同各部门(单位)联系、确认,确保在满足上级要求的同时兼顾职工成长需求。每月定期收集全处月度培训资料,加以分析研判,遇到疑问立刻联系,确保“一人一档”更新及时。哪家培训材料还没有交、哪家材料需要补充完善、哪家联系人何时发生了变化,她都细细地列了一张清单......今年7月,上级部门要紧急统计近3年干部参训情况,得益于平时打下的扎实基础,在兼顾日常工作的同时,仅仅2天,全处245名干部每年的人均学时便统计完成,1062项培训每一项都有出处、有支撑。 往“心”贴近“小关怀”传递“大温暖” “老同志是江都管理处的‘活历史’,更该被好好呵护。”这是人事科全体人员的共识。做好退休服务工作,不仅是一项管理职责,更是一份情感寄托和敬老尊贤的文化传承。人事科始终秉持“用心用情、精准服务”的理念,精准精细做好生活关心、用心用情做深精神关怀、建强维护活动阵地,努力当好老同志的“贴心人”。建立详细的退休人员信息库,动态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和需求变化;持续开展“银发生辉·银龄行动”,不断深化“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效果;以“全省示范性老干部活动室”为依托,使老同志“学习有场所、娱乐有空间、展示有平台、养老有保障”。无论是政策咨询、期刊订阅,还是待遇落实、节日慰问,人事科都第一时间响应,主动靠前服务。有位老同志感慨地说:“退休这么多年,单位始终记着我们,比自己家孩子想得还周到!”平日里,一声问候、一次上门、一场精心组织的重阳节座谈或调研活动、一场开放接待日,看似平常,却凝聚着人事科全体工作人员对老同志的尊敬与牵挂。希望通过这些点滴努力,让每一位老同志的退休生活都能更加安心、舒心、暖心,时刻感受到管理处大家庭的温暖与归属。 “政策是固定的,但人是鲜活的,我们的价值就是在制度政策内找到最温暖的路径。”除了日常业务,人事科全体人员都主动承担起“政策宣讲员”和“情绪疏导员”的职责。在职工荣退座谈会上,他们耐心解读政策,讲解待遇构成,帮助老同志顺利过渡身份;面对职工咨询问题时,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直到对方放心、满意;而在每一次手续办理中,他们细致的提醒与周到的安排,也让严谨的人事工作透出质朴的暖意。一位临近退休的老同志动情地说:“我提过的需求,他们竟一一记在纸上、放在心里。这样的细致,让我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人事科全体工作人员始终致力于将刚性的制度条文,转化为有温度的个体解决方案,让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能在清晰的规则和真切的关怀中,感受到组织的归属与力量。 往“专”深耕“小细节”推动“大提升” “退休人员养老待遇申领流程、岗位变动人员薪资审批手续、新进职工社保办理进度……”翻开人事科劳资管理员高堃的“记事本”,密密麻麻的记录铺满纸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把职工的切身利益当成自己的‘心头大事’,才能服务到大家的心坎里。”每一个精准的勾选、每一条细致的备注、每一个醒目的待办符号,是她践行“零延误、零差错”承诺的见证,更是将组织关怀穿透政策条文、精准递送到职工手中的“温情地图”。 “我们经手的每一笔工资、每一项社保,都连着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着他们的生活保障,绝不能有丝毫差错。”人事科建立了“双向复核”机制,与财务部门密切协作,即便政策变动、时间紧迫,也确保每笔款项核算无误、发放及时。 每逢调资窗口期,人事科便成为高效运转的“数据中枢”——面对数以千计的工资、绩效、津补贴等数据,高堃总是严谨对待,逐项核对、反复核验。深夜的灯光见证了他们的专注与坚守,那一份份准确清晰的工资明细表,不仅传递着组织的诚信与可靠,更守护着所有干部职工劳动价值的公平正义。 除了劳资工作,职称管理工作也是人事科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从申报到评审再到后期备案,材料繁杂、程序严谨,来不得丝毫疏漏。面对大量的政策文件和繁复的工作流程,作为“00后”的人事科职称管理员黄文韬没有退缩,将文件按照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进行分类梳理打印,放在手边经常翻阅、仔细研读,同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思考分析,摸清摸透申报的全部流程。面对模糊不清的条款、存在疑虑的问题,他从不轻易放过,或是查阅权威资料,或是向科室前辈、兄弟单位同行以及上级主管部门请教,直到彻底弄懂弄通为止。日积月累,无论是不同类别的申报条件,还是申报流程的关键节点和注意事项,他都了然于胸。 每年职称申报工作启动前,黄文韬都会提前谋划,梳理当年符合条件的申报人员,并起草通知初稿。通知发布后,将申报的时间节点和注意事项整理成书面材料,及时提醒到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干部职工,确保信息传递无死角。面对申报人员的各类咨询,他总是耐心倾听、细致解答;从材料审核到系统填报,他会不厌其烦地提醒帮助,确保上报材料完整、真实、高效。他常说:“同事们搞专业技术是行家,但对申报流程可能不熟悉,我们多做一点,他们的困难就少一点。” 人事工作的舞台,不在聚光灯下,却是单位运转的“隐形中枢”,它是由耐心、细致、专业和关怀交织而成的日常。每一份档案的校准、每一个数据的录入,都承载着组织的信任与职工的期盼。人事科这支“暖心管家”队伍,时刻保持着“专”的精神、“细”的干劲、“心”的温度,正以他们在平凡岗位上的忠诚履职与主动担当,凝聚人心、汇聚合力,为管理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与组织活力。 (文/人事科 编/董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