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归江文化石
发布时间:

  自黄河夺淮以来,为了保证里运河漕运及里下河地区安全,历代均加高里运河堤防,尽量阻挡淮河洪水不向东决入里下河,迫使其向南进入长江。明万历二十四年到清朝后期,次第建成归江坝十道,用于拦蓄淮河尾水,保证漕运、水运及沿途用水,使其细水长流,并在来年洪水到来时及时拆坝排洪。坝体拆堵费时费工,消耗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且常常因为拆堵不及时带来排洪、灌溉、航运的矛盾。建国后,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1959年10月万福闸开工兴建,随着相关工程陆续建设完成,淮河入江水道最后一道控制口门----万福闸于1962年12月竣工,并逐步实现水利现代化,做到精准调度,蓄泄兼筹。2015年万福闸第二次加固改造行将完成之际,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在万福闸东畔设立“千里淮河 由此归江”纪念碑,以纪念淮河入江从“归江十坝”到现代归江控制线的治淮历程。